加力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发布时间:2024-11-21 16:09:52 来源: sp20241121

原标题:加力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今年亟需均衡好“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宏观及微观效益,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精准发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在当前形势下,亟需发挥财政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既要保持合理支出强度,又要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政策效能。

2023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形势,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受益于经济恢复向好以及2022年基数效应等因素,2023年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31个省份财政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4%、支出增长5.4%。尤其是重点领域保障有力,如教育支出总额位于所有支出之首,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9%,科技支出增长7.9%。同时,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资金超过2.2万亿元。考虑到地方财政困难和新的风险挑战,转移支付扩大到10.29万亿元;同时,针对地方债务启动一揽子化债方案,并于2023年第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通过转移支付安排给地方。

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强劲内生动力、韧性、潜力,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从各省预算草案的“账本”看,各地均预期财政收入有一定增长,但许多省份收入增长目标低于2023年。总体看,今年各地过紧日子、收支紧平衡将成为常态,特别是民生等领域刚性支出不减、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等给地方带来一定压力。

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态势,今年亟需均衡好“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宏观及微观效益,大力提升政策效能。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财政有必要也有条件加力,为宏观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更好地稳预期、稳增长。但支出扩张本身也是有成本或风险的,在面对当前形势的同时,要为未来不确定性预留政策空间,故而,今年财政适度加力是相对较优选项。为此,可以合理安排赤字率,适当提高国债规模、稳定专项债规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盘活,确保财政总支出规模有所增加。还要落脚于提质增效,在投向、结构、绩效和风险上下功夫,切实提升财政收支或债务效率。这就需要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紧紧围绕公共财政职能,聚焦补短板、强弱项来优化支出结构及效率,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增强减税降费、国债、专项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组合拳”效能,并加强财政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宏观政策的协同效应。

还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精准发力,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益和政策效果。应聚焦内需,围绕薄弱环节持续支持促消费、扩投资。保持适度赤字率水平,适当提高国债、专项债规模,用好预算内投资等资金,并扩大专项债适用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精准把握投向、加强项目科学论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引导带动社会有效投资。聚焦经营主体,减负担、稳预期、促创新,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引导。继续综合运用结构性减税降费、财政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政府采购等措施,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并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还要围绕“用好增量资金、盘活存量资金资源”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全链条机制,做到“小钱小气、大钱大方”、花钱必问效,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另外,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上,不断织密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安全网。切实防范财政风险,重点确保基层“三保”底线、健全化债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开展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严控高风险地区债务增量或不合理支出,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加强融资平台转型与治理。当然,目前也要立足长远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尤其是积极稳妥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更好地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方经纶、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