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四十载 统计何以“预知”浙江“晴雨”?

发布时间:2024-11-02 03:51:41 来源: sp20241102

   中新网 杭州12月8日电(鲍梦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统计有着经济社会“晴雨表”“测量仪”之称。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颁布四十周年,又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这让统计工作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在浙江的发展历程中,不论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渐起,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萌芽,或是三个“一号工程”的号角声响,统计工作都为重要决策的出台提供了关键支撑,并为全国统计工作提质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纵观《统计法》颁布以来的四十年求索,浙江统计为何总能走在前列?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查现场。 浙江省统计局供图

  求真:求索数据、信息、规律之真

  统计工作是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宏观调控和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真实性的高低,大到关乎国家形势研判,小到与每日菜价等衣食住行紧密相连。

  何为“真”?其在于追求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快速、及时地提供反映焦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信息,探究数据背后有经验性质的发展规律。

  浙江省统计局工作人员回忆,早年还需拿着纸笔去摊位统计猪肉实际成交价,不免与摊主“磨”许久才能寻得实际成交最低价。“怎么砍了价却一斤肉都不买?不厚道。”许多摊主在了解统计工作之前,时常恼火。

  实际上,“小”数字牵动“大”政策。摊主手中的计算器反映着价格指数的涨幅,进而牵动国家的宏观政策。向群众解释何为统计工作、为何统计,已是广大统计工作者的家常便饭。

  除向人民群众求“真”,防范统计数据造假的关键还在于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意识,如实报送数据。近期,国家统计局印发《领导干部干预统计工作记录报告制度》,进一步确保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职权。

  放眼浙江,近几年各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后都会收到浙江省统计局的一封信,“必须从上到下、自始至终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对‘数字上的腐败’实行零容忍”的背后,折射出浙江刀刃向内的勇气与坚守数据真实红线的决心。

  例如针对“统计执法宽松软”情况,浙江对近年来3800余起统计违纪违法案件进行“回头看”;聚焦源头数据质量审核,其全面排查违规开展统计调查情况,防范“非法报表”;在普法立法方面,该省今年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开展统计法治学习376次,着力开展《浙江省统计条例》立法调研……

  以法治为剑,拨开迷雾、去伪求真,浙江一次次于数据之海寻得规律之“明珠”,洞见未来。

  求新:与时俱进作发展的“晴雨表”

  在浙江宁波,参加过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张如定清楚记得,七十余年统计工具的“变迁史”。

  据其描述,早年间需要用蜡纸印刷报表、打算盘汇总登记资料,后来光电扫描的报表因不能受潮、避免折痕而显得尤为“矜贵”。而今只需一台平板电脑,即可一键上报数据。

张如定绘制的人口普查手稿。 浙江省统计局供图

  工具的更新换代也对统计员提出了多样要求。改革开放前后,统计员比拼的是挨家挨户走访的“脚力”、精细快速分报表的“手力”、精准无误打算盘的“脑力”。随着计算生产力的提升,统计工作的功力逐渐向挖掘数据之“新”转变。

  在乡村振兴的引领下,近年浙江着力探索农业统计现代化改革,并被列为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改革试点。据了解,通过将统计单位由村落改为农业经营主体、细化统计颗粒度后,当地农业相关数据准确性将进一步提升,且数据排列组合更为多样,有助于挖掘农业生产新情况。

  在浙江省统计局原总统计师王美福看来,统计工作的“求新”之处不仅在于解放思想、敢于探索新方法,还在于为大局服务和政府决策服务,涵盖整体布局的方方面面。“在注重经济的同时,还应多研究与社会、人文相关的统计工作。”

  如在生态省建设的指引下,浙江省统计局创新建立生态省建设指标;又如为助力城乡一体化改革,其创新搭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建设平台指标体系;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该省率先建立与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分类指标体系。此类颇具浙江特色的统计方法制度,已逐渐为其他省(市)所借鉴,于万千实践中证明其科学性。

  数据是静态的历史,历史是动态的数据。与时俱进地反映发展趋势,浙江统计工作始终在路上。

  求精:数字化改革助淘沙见金

  在统计工作中,“同值可比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准。

  “通俗理解,统计的计算、分析标准和范围必须一致,不能你放大一点范围,我缩小部分范围。”王美福举例,经济统计中有“按不变价格计算”和“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之分,由于存在价格因素的影响,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对于经济学家而言,不同的分析角度和分析方式,可能导致同样的数据得出不同的结论。与经济学密切相关的统计工作亦是如此,愈发要求精细、严谨。

  求信息之真,既是求证,也是求精。茫茫数据、海海信息,浙江在20多年前就思考如何高效筛取所需内容。

  彼时,浙江全省有两万余家企业。一家企业对应一张报表,两万余张报表聚集一处,不免难以着手。恰逢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建立网上系统成为解题之关键。

  2003年,杭州统计综合数据系统问世,集企业网上直报、信息发布、统计分析、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杭州采取全市集中建库,按权限分级管理,市、县两级整体推进的方式管理统计业务,开全国统计工作网上直报之先河。

  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20多年来浙江省统计局不断扩大网上直报范围、升级改造该省统计主干网络、完善公共数据库建设,一以贯之地提高统计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能力。

统计大脑。 浙江省统计局供图

  如今,数字化改革为浙江统计工作更添几分“智”力。收集了统计数据、部门数据、社会大数据和行为数据的“统计大脑+应用”,既是海量的统计数库,也是多维的统计智能工具箱。目前,其已打造共同富裕统计监测、碳排放智能统计核算、浙江民调在线、一体化统计监督等重大应用。

  算法精准,于碳排放智能统计核算平台可见一斑。其中的“一键核算”算法基于碳质量平衡原理,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数据为基础,通过平台交换、大数据融合计算等方式打破数据孤岛,充分利用发改、电力等省级相关部门数据,实现跨部门分企业数据自动汇集和校核验证,确保核算基础数据客观准确。

  此举也为各方降低了核算成本与时间,为浙江推进“双碳”、主管部门控碳、重点企业节能减碳提供精准统计服务。在大数据的快速响应下,每家企业的碳排放核算成本能从两三万元降至零元,核算时间也从两三个月缩短至“一键即时”。

  画像精准,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有迹可循。既往工作指明,“扩中”“提低”重点群体底数不清、特征不精准,往常的人工信息采集方式难以为继。

  对此,浙江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为依托,将人口、就业、社保等行政记录统一汇聚,并按统一标准和步骤进行清洗加工,通过搭建重点群体分类算法库,从群体规模、地区分布、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精准识别群体特征,着力构建重点群体“全息画像”,助力共同富裕政策制定、落实有数可依。

  在舟山嵊泗县,具有海岛特色的共同富裕群体基础数据库是当地3万多户家庭、5万多个常住人口的精准画像。该县统计局推出的“民宿微管家”应用根据精准画像精准推送可享政策、可办事项,实现“政策找人、政策关联办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技术更迭与时代发展注定社会需求不断更新。不离其宗的是,统计一直以求真、求精、求新的准则瞭望社会的下一个风口,为科学决策亮起一盏“明灯”。(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