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2 07:31:52 来源: sp20241102
书藏古今,照见精神的世界、文明的智慧,是沟通人心的津梁。
“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改变一切不需要太多时间”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翻开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墨香文韵播撒着道理哲思、智慧真谛。
百年岁月之后,在亚欧大陆另一端的中国大地,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雨果作品中感受到的是“震撼”:“《悲惨世界》《九三年》都是以大革命为背景的。我看《悲惨世界》,读到卞福汝主教感化冉阿让那一刻,确实感到震撼。伟大的作品,就是有这样一种爆发性的震撼力量,这就是文以载道。”
东西方文明穿越时空,于此产生心灵的共鸣与会心。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首次正式访问欧洲。之后历次踏访欧洲,足迹遍布英国、捷克、瑞士、芬兰、意大利、摩纳哥等欧洲各地。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始终贯穿其中。
10年前首次欧洲之行,在荷兰,习近平主席引用伊拉斯谟“预防胜于治疗”的名言,强调核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法国,习近平主席坦露心声:“我青年时代就对法国文化抱有浓厚兴趣,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我。”在德国,习近平主席讲述了读《浮士德》的故事。“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我走了30华里去借这本书,书的主人走了30华里来取回这本书。”
以书为媒、以文交友,一次次文明的对话,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在那次访问中,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鲜明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
文明是多彩的。“物之不齐,物之情也。”2000多年前儒家经典《孟子》中的这句哲语,在习近平主席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中有了新的注解。“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茶酒之喻”,生动讲述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相融。
文明是平等的。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参观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旧址时,专门会见了法译本《红楼梦》的翻译者李治华。一部部经典名著,见证着中法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印证着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
文明是包容的。“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讲台上,习近平主席用2500年前《左传》中一段话向世界讲述“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
册册典籍,华夏著章,流淌着中华文明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也是读懂中国“找到正确答案的钥匙”。
“友谊不是偶然的选择,而是志同道合的结果。”2019年3月,抵达意大利前夕,习近平主席在《东西交往传佳话 中意友谊续新篇》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了意大利著名作家莫拉维亚的话。
“挚友如异体同心。”2019年11月,在希腊雅典,习近平主席引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表达中希两大文明的相互吸引。
历史为证。13世纪,古丝路冲破山海阻隔,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17世纪,《论语》传入欧洲,引发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极大关注。
千年文明交流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友谊的浩荡江河。
2019年3月,当习近平主席又一次踏上欧洲大地时,新中国即将迎来成立70周年的时间节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放眼世界,中法建交55周年、二战爆发80周年、“大萧条”爆发90周年……诸多历史记忆交织回响,让人思绪万千。
世界向何处去?中国和欧洲这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牵动着世界目光。
涛声阵阵,夜色斑斓,那次法国之行,习近平主席与马克龙总统在法国南部滨海城市尼斯纵论古今。由历史而现实,从当下到未来,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与马克龙总统提出的“同一个星球”的理念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
在法国尼斯海燕别墅,马克龙总统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本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轻轻接过书,习近平主席仔细端详,“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们会好好珍藏”。
在法国爱丽舍宫,两国元首共同参观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100周年图片展。一幅幅老照片,讲述着中国老一代领导人同法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在摩纳哥王宫,习近平主席对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说:“我们两国相似的民族性格和共同的精神追求,使得我们相知相亲。”
……
历史、现实和未来,把中欧两大文明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强调:“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
文化文明的力量,如长河奔涌,至深至善、至柔至刚。摒弃“文明优越论”、破除“文明冲突论”,历史和现实呼唤人类文明通过交流互鉴促进共同进步。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文明的履痕在经典著作里、在文艺作品中,承载着大道乾坤,涵养着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
策划:杜尚泽
撰文:李建广
视频:赵普庆
校检:吴玥
编辑:余秋雨
(责编:卫嘉、白宇)